蘭嶼光澤蝸牛

蝸牛系列第二彈 — 生物地理學的分界
蘭嶼光澤蝸牛(Helicostyla okadai Kuroda, 1932 )<台灣特有種>
夜晚的蘭嶼並非沉寂,各種動物紛紛的出現,接二連三的給來自外地的我們驚喜。而當你走在夜晚的林子中,手電筒往樹葉底或姑婆芋上照時,幸運的話可以發現有白色的物體在閃爍著,當你前去觀看,你也許會被他所震驚,全身潔白無瑕的緩緩地在葉子上移動,如同天空上掉落的星星,和以往印象中的蝸牛並不相同,他正是蘭嶼光澤蝸牛。

和以往印象中棲息於人類活動頻繁區域的非洲大蝸或扁蝸不同,蘭嶼光澤是屬於樹棲型蝸牛,一生幾乎在樹上度過,曾經有紀錄過蘭嶼光澤把葉子捲起,將卵產在葉子中。而他們的食物則是以樹上的生物膜、真菌、苔蘚、爛掉的果子葉子為食。台灣本島也有白色的樹棲型蝸牛,但是和蘭嶼光澤並不相同,是屬於栗蝸牛屬的高腰蝸牛,種類多樣色型多變(之後在加以介紹),兩者的分類地位放在不同科,不同科的物種演化出相似的外型和生活模式,是不是很有趣呢?
在台灣,光澤蝸牛屬僅有此種一種,僅分布於蘭嶼綠島,台灣是此屬分布的北界,而他的兄弟姐妹們分布於距離蘭嶼僅一百多公里的菲律賓,菲律賓則是此屬分布的大本營,光菲律賓就有五十多種,殼的顏色多變,而蘭嶼光澤蝸牛可以說是此屬中少數純白的種類。
這獨特的物種分布現象,讓日籍學者提出華萊士線向北延伸至台灣與蘭嶼綠島之間,將台灣與蘭嶼綠島的生物相劃成兩邊,其後蘭嶼生物相的調查,更加印證了台灣本島與蘭嶼綠島生物相之間的差異性。
●蘭嶼獨特的植物相使其成為全台植物標本採集最多的地方。

#蘭嶼 #人之島 #蕨類小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