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尾鞭蠍

<我不是恐怖份子,當然,也不是蜘蛛蠍子>無尾鞭蠍(鞭蛛)
Charon grayi(Gervais, 1842)

無尾鞭蠍的"鞭"在哪裡呢? (小編很認真,不是在開黃腔)
數數看,扣掉前面一對大螯,蛛形綱的生物應該要有四對腳,但感覺少了一對對吧?
其實,所謂的鞭,就是那已經特化成長長的觸手狀的第一對步足。
由於視力不佳,無尾鞭蠍埋伏時,為了感應經過的小昆蟲,必須用"摸"的,
如此便演化出這樣一對能夠感受震動、氣味、風壓的鞭狀觸手。
觸手愈細、愈長,就愈能感應到很大的範圍且不會驚動到獵物。
無尾鞭蠍外型酷似蜘蛛,因此又稱為鞭蛛

這種無尾鞭蠍廣泛分布於東南亞,而在台灣,則可見於墾丁、蘭嶼、綠島等地。

當你俯下身細看這種生物,會覺得他好似從雷利史考特的異形宇宙中蹦出來的野獸,暗沉的體色配上那看不出情緒、黑乎乎的小眼睛,被長滿棘刺的大螯擋在後面。他到底是蜘蛛?還是你從他的名字,直覺的認為他是蠍子或鞭蠍?


可以看看他的鞭狀觸手有多長~~~~~!!!!!!!!!
幾乎是胸甲寬的二十倍

其實都不是,雖然與蜘蛛蠍子同屬於蛛形綱,但無尾鞭蠍這種獨特的生物自成一目(鞭蛛目),與
蜘蛛(蜘蛛目)
蠍子(蠍目)
鞭蠍(尾鞭目)
這三類生物有所區別。
感應到獵物,然後?
當然是用那佈滿尖刺的大螯快速的夾住獵物啊,用途有點類似螳螂的前腳。


夜行性的無尾鞭蠍白天會躲在石縫、枯木、廢棄房舍中,到了晚上便會出來覓食,這是尋找他們身影的最好時機,可以到蘭嶼的永興農場用手電筒照照岩壁,也可以到知名的五孔洞裏找找岩縫,我們也曾在潮間帶的海蝕洞中發現,他們會以頭下屁股上的姿勢在垂直壁面埋伏獵物。

圖中的是尾鞭目的鞭蠍
可以發現鞭蠍跟無尾鞭蠍其實有許多不同之處,鞭蠍不但腹部末端有一條尾鞭,
還能透過尾鞭噴出一種主要由醋酸組成的液體來防禦或獵食時使用。

儘管外表嚇人,但事實上無尾鞭蠍不但無毒、不會攻擊人,而且還異常害羞。所以當你撞見他,不必感到害怕,只要保持距離小心不要嚇著他,就可以靜靜欣賞他粗曠的美感。


#蘭嶼 #人之島 #憤怒雞